石油企业地质研究项目招标实施探析

来源:本站  浏览量:368  日期2023-06-09

文章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3年第5


孙  龙  冯  钰  任聪聪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招标中心


石油企业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地质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地质研究项目招标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地质研究投资测算、允许自然人或团队投标、研究成果浮动验收等采购管理改进建议,为国内石油企业的地质研究项目选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一直高度依赖国外进口,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和40%以上,为了保障国内的石油能源安全,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大对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随着对油气的不断开发,储量逐渐降低,石油勘探工作从常规油田勘探转移到非常规油田勘探,石油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地质研究,不断增加对地质构造的分析和地质类型的了解,提升油田勘探工作效率,提升原油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招标是大额采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对企业“压降成本、提质增效”起着巨大作用。国内石油行业是最早运用招标采购的行业,持续推进招标体制改革,优化业务运行机制,完善制度流程,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招标采购体系,为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企业对地质研究的重视,在投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招标提升研究质量、降低科研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石油企业地质研究项目招标实施过程


石油企业地质研究项目包含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研究、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质力学规律研究等内容,对油气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当企业内部无法独立完成地质研究工作或需要借助外力提升研究质量的时候,就需要提前开展项目立项工作,一般要经过科技项目顶层设计、开题设计、报告编制、开题论证和计划任务书审批下达。根据立项下达的资金细化科研经费使用内容,确定招标内容和验收标准。

地质研究项目对实施质量要求高于成本控制要求,为保证地质研究效果,通常选用综合评分法。招标文件主要内容包含项目概况与研究内容、质量与验收标准、资质要求、商务评分(含价格)和技术评分。

招标文件中的项目概况、研究内容、质量与验收标准都应与项目立项报告和批复中的内容保持一致。资质要求主要按照项目需求设置人员要求、业绩要求、实验室要求等条款,合理设置门槛,尽可能地增加项目的竞争性。

详细评审中商务部分主要内容为项目经理、项目团队的历史业绩,项目经理的学历、职称,项目团队的人员数量、学历、职称情况,价格评分等。技术部分主要内容为科研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人员配置分工的合理性等,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准确性,资源配置的设备种类、数量、先进性,科研进度的合理性、时效性。

地质研究项目的实施主体是科研团队,影响研究质量最重要因素为研究方法。因此研究团队的构成和研究方案先进性为最主要评审因素。研究团队研究能力的直观表现因素为团队成员的数量,科研人员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业绩。隐形因素为人员的研究态度、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身体与抗压能力等。研究方案作为评审的次要因素,更多的是将过去的研究经验与项目相结合,制定出主观最适应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因此评委的评审具有主观性。地质研究项目的招标评审过程存在的隐形因素难以评审、研究过程中偶然因素无法预见的情况,会超出招标人的预计。


石油企业地质研究项目招标实施特点


经过对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石油企业地质研究项目与传统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有形服务项目等招标项目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1.地质研究项目具有探索性、复杂性、结果不确定性、单一性的特点。其需求与工作量难以像货物和工程那样量化,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质量特征一般不能直观显现,难以精确描述验收标准。

2.地质研究的资金控制缺乏参考依据,既无法像工程招标有定额可以参考,也无法像物资采购可以准确分析产品构成、参考历史价格;其主要依靠投资概算金额与价格调研相结合,因此准确性不强。存在可支配经费多时多批复,经费少时少批复,“申请单位多要,审批单位必砍”已成常态,造成经费多时浪费、经费少时影响质量。

3.地质研究项目行业性强,专业化程度高,主要为中国开设了石油地质类学科的各大石油类院校和地质类院校,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且相对固定。


持续推进石油企业地质研究项目招标的必要性


地质研究项目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可以采取竞争性谈判、磋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形式。公开招标采购比其他采购形式更加适合地质研究选商,必将是今后地质研究项目选商的主要形式。

招标投标的实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有利于推动在地质研究领域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选商机制。

招标投标的选商对象面向全社会,有最广泛的公开性,有利于打破地质研究被优势高校长期垄断的现状,进一步放开科研市场,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招标投标是竞争性最强的一种选商方式,有利于提高科研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降本增效,以较低的价格获取最优的成果。

招标投标实施过程公开、透明,操作程序严谨,受到广泛监督,有利于企业对科研投入的监督,增加地质研究项目采购与实施的透明度,防范地质研究项目管理中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有利于维护国有石油企业的公众形象。


石油地质研究项目招标的管理优化


1.优化地质研究投资测算

招标实施前必须科学合理地预测研究经费。经费的投入首先应考虑地质研究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经费投入必须具备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其次应以技术人员为核心,充分给予其尊重、信任与权利,同时打破跨部门的限制,采购、财务、地质研究、勘探开发等专业人员应该参与到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中,协助其细化实施方案、分项测算依据并与市场行情相结合,做出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规律的预测。

2.合理选择招标组织形式

地质研究项目在招标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是根据招标投标文件对投标人进行评价,选出书面内容最适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人。但地质研究效果还受到较多难以通过投标文件进行评价的隐性因素影响,存在实际中标人并非是实际履行中的最佳成交人。鉴此情况,可采用两段式招标的形式,选取中标候选人。通过评定分离的措施,选取中标人,保证结果最优化。

两段式招标,在项目前期先发布预招标采购公告,征集研究方案与意见。以召开方案讨论预备会、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畅通交流渠道,和潜在投标人进行充分沟通,采众家之长来完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招标实施过程中,采用评定分离的措施。评审阶段,由评标委员会负责对投标文件进行综合评审,不仅按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打分评审,同时写明每个投标人的方案优劣,人员构成的合理性,实施的潜在风险点。创新性地赋予评委将投标人的投标方案进行完善融合的权利与义务,协助招标人在评审过程中完善实施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中标人向方案被借鉴投标人支付一定的报酬。定标阶段,由招标人提前组织定标的专家团队,采用考察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考察出投标人团队健康状态、知识吸收与运用能力、创新攻关能力等隐性因素,选出最适合本项目的中标人。定标的过程可由招标人纪委、审计等行政监督部门全程监督,在赋予招标人权利的同时压实招标人责任,加强定标环节的科学性与透明性,避免滋生腐败现象。

3.允许自然人或团队参与投标,打破现有供应商格局

地质研究项目的潜在投标人主要为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等含有石油地质类学科的院校。由于学校间学术与科研实力的差距,重点院校的中标率明显高于非重点院校,随之科研项目的积累,其业绩与科研能力对比其他院校优势也越来越大,导致其他院校难以竞争,整体科研环境竞争性下降。

因此,建议不再以院校或科研机构为投标单元,允许国内外的自然人或科研团队、高校联合体参与投标,打破某一学校在某一领域的科研垄断。允许一个学校内多个科研团队同场竞技,增加校内的竞争性,给所有愿意参与的科研人员同等的机会。业绩评分打破团队人员参与项目数量作为评审因素的惯例,改为按团队人员在历史项目中发挥的作用作为评审因素,增加评审的科学性与竞争性。

4.加强科研项目履行与监督

地质研究项目在招标时,投标人虽然制定了研究计划,但是实施过程存在着不可预见性,现行的管理机制通常仅限于对进度的跟踪、提醒,缺少管理权限,其具体实施过程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未能从根本上保证项目达到预期完成质量。因此科研不能以包代管,以项目验收作为唯一标准。应在合同中明确招标人的参与和监管职能,让招标人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并根据项目开展情况调整适时方案,确保项目的最终实施质量。

5.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创效管理

地质研究的周期较长、情况较为复杂,研究过程中会出现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在招标之初,仅考虑主要的技术方案创新可能产生的专利成果,作为项目实施目标,无法预估项目实施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专利成果。因此项目负责人应主动挖掘专利、论文等知识产权成果,确保知识产权在科研创新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保护。

6.研究成果浮动验收,激发科研人员动力

地质研究项目的验收依据招标投标文件的约定,主要包括科研中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效果、发现、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等。但石油企业的地质研究项目的本质目的是为后期石油开发提供依据作为基础,促进石油勘探生产开发。但现阶段其成果通常为理论研究论文,项目完成时却忽略了其本身的科研价值与成果转换。因此项目验收是应增加成果经济转换评价,对于能够成熟应用并超期产生效益的,可以进行追加奖励,增强项目团队的动力及积极性。


结束语


招标将是今后地质科研选商的重要方式,良好运用必将促进石油企业的地质研究效果。今后的石油企业地质研究招标项目实施应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转化成果的原则。将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知识与技术相融合,促进石油企业勘探生产开发工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