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持续释放

来源:本站  浏览量:264  日期2024-01-10

 

“先进工业燃气轮机技术及工程应用”“年产2万片高寒地区用动车组制动闸片生产线的开发与建设”“活性留胚米智能加工技术产业化初始阶段建设”……2023年,这些闪耀着龙江人智慧光辉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成果纷纷落地创效。

2023年,我省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寒地心血管病等四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和重组,省级科技创新基地达895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5家、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430家。新增两院院士两位,全省两院院士总数达38位。开展“汇智龙江”成果路演推介对接品牌活动202场,对接项目2305项(次)。全省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06项,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创新生态

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2023年我省印发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方案,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产业体系效能,制定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明确了27项重点任务、60条政策措施。其中,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成果落地转化、技术改造等方面资助1000万元的政策广受关注,“真金白银”全面激活了创新驱动力。

近日,我省四家新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支机构获得共计3500万元奖补资金。其中,获得1000万元奖补资金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自主开发了心血管疾病系列药物,建设了极寒环境心血管病预警诊断平台,建立了全球最大OCT数据库与影像核心实验室……

“《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和《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为寒地心血管病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动能,奖补资金下拨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创新平台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杨宝峰表示,“下一步,实验室将在寒地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预警分子、临床诊疗方案、药物研发、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全面展开研究,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寒地心血管病的防控策略,为保障龙江人民健康,促进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我省积极推进企业、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2023年,围绕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谋划新建省重点实验室15个,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319个。围绕生物经济、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等我省重点产业振兴需求,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备案建设了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个,总数达到30个。

为推动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产业能力,共给予新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资金资助1200万元,对绩效评价优秀的47家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奖励资金5194.5万元,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同时,我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融入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构建。

攻关核心技术 赋能产业振兴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需要统筹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省科技厅聚焦我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亟须的技术需求,通过“揭榜挂帅”“赛马争先”“公开竞争”等方式,提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能力。

“我们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影像数据进行亚视觉分析和功能评估,实现基于元宇宙技术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内窥功能,医生佩戴AR设备可以第一视角在冠状动脉血管内漫游等。”近日启动实施的省重点研发计划“冠状动脉病变影像智能评估系统研发”项目负责人、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邱兆文介绍,该项目成果将提高医生对冠心病患者的救治诊疗水平,目前已在我省三甲医院实现应用推广。

围绕新经济新业态支持技术攻关。我省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云平台、工业数字系统、智慧农场等技术研发。北大荒集团突破遥感影像处理、作物长势分析等24项技术,搭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形成了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数据采集体系和AI分析工具,有效提高作物种植产量和质量。

在生物经济领域,开展精准治疗、创新药物研制、生物合成育种和智能诊疗设备等技术研究。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公司开展远程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研制,实现手术机械臂、手术导航等多项技术突破,公司IPO已通过上交所审核,预期估值超83亿元。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在航空航天领域,东北轻合金开展大型客机高强高韧铝合金板材研制,实现国内自主保障。在高端装备领域,博实自动化“电石出炉机器人”实现批量化生产,累计销售额超12亿元。

针对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技术难题,2023年支持12家企业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吸引中国农大、哈工大等14家省内外科研单位揭榜,围绕页岩油开采、农产品精深加工、冷水鱼预制品等传统产业开展技术研发,预期可形成新技术、新工艺31项,研发新产品(新品种)16项,累计新增营业收入8.5亿元。

培育企业主体 重大成果落地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2023年我省深入实施“1+3”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推动高校、院所、企业加快转化科技成果。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汇智龙江”科技成果路演对接专项行动,开发“省科技成果路演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开通“龙头新闻‘成果转化’频道”,联合科技部在哈尔滨高新区举办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围绕“4567”现代产业体系,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对接活动,让科研成果进企业、进园区,促进科技成果精准对接。

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省科技厅通过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构建创新平台等方式,推动科技企业“强筋壮骨”。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邻科集团联合哈工大研发的“5G智能警车装备”,获得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项目为黑龙江公安建设警务车联网,实现警车‘网联化、智能化’升级,已经在哈尔滨新区实现产业化落地。”海邻科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海军介绍,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海邻科产值由最初数百万增长到6个亿,业务覆盖全国28个省份,累计服务全国政府机构与企业单位用户1000余家,超30万执法用户使用5G移动终端。

围绕产业链需求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通产学研用通道。2023年,我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增至81家,联盟内产学研合作项目达289项,总合作金额6.75亿元。按照“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合作模式,新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64家,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到148家,带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48项,总合作金额9.39亿元。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引领我省产业振兴发展。(记者 彭溢)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