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构建

来源:本站  浏览量:742  日期2024-05-31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招标采购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本文旨在介绍某大型电力集团以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构建的背景、内涵和主要做法、实施成效,并总结经验,为同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实施背景

招标采购作为供应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公司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某大型电力集团采购中心通过构建以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为集团公司提供强有力的采购服务保障。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无法开展集中会议评标的情况下,该采购中心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快速建立远程线上评标模式。远程异地线上评标虽然在疫情防控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集中评标相比,初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工作标准不统一、平台功能不完善、评标场所不健全、现场管理不到位、监管手段不智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招标采购质量和效率,保障评标工作合法、合规、公平、公正,该集团加强了采购标准化建设,开发了智能招标评标系统,建立了远程评标分中心,研发了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全面建成“集中+远程”招标采购体系,实现了招标采购监管闭环管理。

二、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成果内涵

本文介绍的创新成果是以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该体系通过标准化、数智化和智慧监管三个方面的创新,实现了招标采购工作的高效性、规范性和可控性,提升了招标采购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1.标准化

通过招标文件、评标过程、评标场所、服务保障和采购监督等方面的标准化,实现了流程化、数字化,保障了评标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招评标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

2.数智化

利用智能化招标系统,实现了招标采购业务一站式服务。数字化招标文件、规范化投标文件、智能评审等功能提高了效率和质量。新增视频会议功能和远程评标分中心,使评标专家无需到场,节省成本和时间,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3.智慧监管

通过研发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实现对远程评标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识别、预警提示和数据分析,保障评标工作的合法、合规;通过建立“统一平台、线上集中、分级分散、全程可控”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体系,实现招标采购工作的全方位、全时段、全链条的智慧监管。

(二)主要做法

为了构建以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采取了以下四项主要做法。

1.加强招标采购标准化建设

开展招标文件标准化、评标过程标准化、评标场所标准化、服务保障标准化和采购监督标准化工作,在提高采购工作质量效率、提升公司整体风险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举措如下。

(1)开展招标文件标准化

以模块化、结构化、数字化方式,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招标采购标准化文件并进行结构化。

一是发布了招标采购文件标准化、结构化的工作规划,建立了以集团公司为统领,系统各单位广泛参与统一领导体制。制定了招标文件基础范本,起到了基础框架构建作用,为其他具体的专业招标文件范本提供了统一的篇章结构。

二是建立了招标文件标准化设计规范。标准化的招标采购文件由两个模块组成,分别为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通用模块作为招标文件的固定部分将被直接引用,不允许修改。专用模块部分内容固定,不允许修改,部分内容可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编制。同时建立范本编排格式标准,保证发布范本版面设计编排格式标准统一。

三是通过分工协作,累计发布300余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招标文件。形成覆盖集团公司两级集采的招标采购文件标准化体系,全面规范招标采购文件编制,从源头提高招标采购质量,荣获集团公司软科学优秀成果奖。

(2)开展评标过程标准化

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原则,保障评标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一是评标过程职责和要求标准化。招标业务部门负责管理、指导和考核评标过程管控工作,并成立检查小组监督检查。高级项目经理监督项目经理按标准执行评标过程并把关,项目经理负责安排进度和协助评委完成评标工作,并对评标质量承担主体责任。

二是评标过程检查落实标准化。业务部门成立检查小组随机抽查评审项目,每月检查的评审项目数量不少于总评审项目数量10%。检查小组由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提醒项目经理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和措施,提高其业务管控能力和水平,并在每周业务会议上总结培训。

三是评标过程考核标准化。评标过程考核按照月度进行,将责任和质量问题纳入部门考核,检查小组记录并考核项目经理是否按流程和标准执行。业务部门考核相关问题分为一、二、三级错误。项目经理承担主体责任,项目负责人承担连带责任。

(3)开展评标场所标准化

主要由优化建设选址、统一标准配置和实现协同共管三个部分组成,通过规范管理评标场所的硬件、软件、人员和流程来提高评标效率和准确性。

一是规范建设选址。在南京、兰州等5个重点城市建设采购分中心,满足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需求。在全国24个省份建立远程评标分中心,满足全系统二级单位采购需求。

二是统一标准配置。对分中心硬件、软件设施实行统一建设、统一配置,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网络环境配置。各分中心内部设置远程评标、评审、谈判会议室和工作工位,满足不同业务板块采购的工作需求。北京集中评标中心设立远程评标监控中心,保证评标全过程可视化、可管控、可监督。

三是实现协同共管。全面推进远程评标分中心建设,并与二级区域公司进行全面对接,形成协调共管机制,保障了评标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通过统一的智能监管平台,使各方面都能够参与进来,共同监督、管理和形成监管合力。

(4)开展服务保障标准化

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运作效率,规范评标过程。

一是规范服务标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促进现场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根据业务特点进行机制创新,确定“集中+远程”集约化评标分组及会议安排原则。

二是加强运营管理。采用智能招标评标系统功能,将每周评标项目打捆分组,并根据招标项目的关键要素,确定“集中+远程”评标的批次及专家人数,使得集约化评审过程更加规范、高效。

三是提升技术保障。成立远程评标分中心信息化运维工作组,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监测网络、流量和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并及时调整安全配置和资源分配策略。制定应急工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开评标现场所有软硬件正常运行。

(5)开展采购监督标准化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采购监督标准化,保障企业采购活动的依法合规。

一是线上集中统一监控。利用智能监管平台全面监管评标参会人员行为,预防不良行为发生。

二是协同服务监督考核。定期开展协同服务绩效考核检查,并通过季度采购招标专项监督检查、评标过程“回头看”专项检查等措施,实施高效监督。

三是常态廉洁警示教育。通过定期编发《招投标警示案例选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专题廉洁警示教育会,建设“采购招标警示教育展厅”等措施,宣贯廉洁文化,用行动警示风险。

2.持续升级智能化招标采购平台

(1)优化升级智能招标评标系统

智能招标评标系统采用“统一平台+专业工具”模式,获得最高等级三星认证,与内外部17个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流转、关联数据的自动传输、业务数据的有效汇集和多场景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采购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有以下5个创新功能。

一是招标端的招标文件编制客户端。该客户端以模块化、结构化、数字化的方式编制招标文件,具备范本管理工具,规范了各类范本的编制和版本管理,基本实现了系统对招标采购文件精准控制。

二是投标端的投标客户端。该客户端可以将投标文件结构化处理,具备自动检查文件的完整性功能,降低评审阶段流标的概率。

三是评标端的智能化协作和高效评审。实现专家网上申报入库,随机盲抽,在线商旅,动态考评。融合大数据技术辅助评标,实现自动生成专家评议表,智能辅助评审、评分控制提醒。客户端地铁式向导,使得评标流程更加清晰。评审工作完成后,自动生成中标候选人公示和中标通知书,并实现在线签章和一键归档。

四是异常情况的自动监测和预警功能。通过系统自动检查投标文件特征码,进行围标串标分析,及时预警异常情况。通过大数据检索供应商信息,自动预警违法失信风险和供应商关联关系风险。

五是招标投标费用的网络化管理功能。实现投标保证金、专家评审费、代理服务费等线上一键管理,自动开具和发送代理服务费发票,实现全程可查可追溯。在保证金方面,引入虚拟子账号技术,实现投标保证金的自动入账和退款。

(2)研发“集中+远程”视频会议模块

满足多角色业务场景视频界面需求,同时针对项目经理和专家角色分别设计不同的视频会议窗口。项目经理通过评标管理工具进入评标项目,一键自动生成当前项目的远程评标视频会议。实现了评标专家、招标人、代理机构等多方参与者之间的实时音视频通信。

3.建设标准化远程评标分中心,研发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

(1)建设标准化远程评标分中心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招标风险防控要求,建设标准化远程评标分中心,以清洁能源发展基地的采购分中心为支撑,以覆盖全国各省级区域的远程评标分中心为保障,远程评标工位超600个。

远程分中心实现硬件设施标准化配置,为每个远程评标配备标准化评标、监控软硬件,包括桌面云终端设备、音视频摄像设备、网络安全设备、安检设备及手机存放设备等,与北京集中监管运营中心设施配置标准一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执行统一的保密措施,进入分中心的所有人员需经过严格安全检查。

(2)研发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

为满足“集中+远程”招标采购体系下的评标全过程、全场景闭环管理要求,在统一的软硬件设施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智能分析等技术,研发新一代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具备监控视频融合、智能识别、智能预警等功能,实现“集中+远程”招标采购全过程实时监控,评标专家音视频及电脑桌面操作过程实时存储,相关异常行为智能报警,历史招标采购监控画面、信息随时调阅,并与集团公司采购监督报警信息对接,实现报警信息的统一监控。

一是研发AI算法智能识别专家异常行为。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专家身份验证和在岗检测,实时智能识别是否本人评标,自动统计专家有效评标时长,为专家管理和费用发放提供依据。通过轻量化网络分离卷积算法,构建目标(评标专家)人脸特征识别算法,实现对评标专家的实时跟踪和定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智能判断是否他人闯入评标区域,发现相关异常行为时进行智能预警提醒,包括当前评标项目信息、专家信息、预警内容、预警时间以及预警证据拍照等。

二是实施评标场所场景监控,基于面部、桌面、场景视频融合监控新模式,针对已注册管理的集中或远程评标分中心的评标机位,可查看当前机位所在评标室的监控画面,采用单人多频道分别录制新模式,后台自动对每个专家的面部视频、桌面视频和场景视频分别进行单独录制,实时存储,所有数据不落地、不外发,可自由组合查看录像视频。

通过研发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实现了对远程评标过程的全方位、全时段、全链条的智慧监管。

4.建立“统一平台、线上集中、分级分散、全程可控”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

(1)统一平台

通过智能招评标系统,实现招标采购业务的统一管理和运行,提供招标文件编制、发布、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标准化一站式服务,实现招标采购全流程的电子化和智能化。

(2)线上集中

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评标的线上集中,使评标专家无需到场,可以在任何评标分中心通过互联网参与评标,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3)分级分散

通过远程评标分中心,实现远程评标的分级分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分中心进行评标,增加了灵活性和便利性。 

(4)全程可控

通过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实现远程评标的全程可控,使监管人员可以对远程评标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智能识别、预警提示和数据分析,保障了评标工作的合法、合规、公平、公正。

通过完善“统一平台、线上集中、分级分散、全程可控”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招标采购工作的规范高效和安全可控。

三、实施成效

通过构建以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

(一)招标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通过招标文件、评标过程、评标场所、服务保障和采购监督五个方面标准化,提高了招评标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了招评标工作存在的低效性、风险性等问题。通过智能招评标系统,实现了招评标工作的电子化和智能化,解决了招评标工作存在的功能缺失、数据不准确等问题。通过远程评标分中心建设,实现了远程评标工作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解决了远程评标工作存在的设备不齐全、网络不稳定等问题。2022年,在远程评标分中心开展评标,节省会议费、出差费用明显,节省评审人员出差时间明显。

(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招标全流程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该体系通过统一平台、线上集中、分级分散、全程可控四个方面的创新,形成了全方位、全时段、全链条的智慧监管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智能远程评标监管平台,实现了远程评标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解决了远程评标工作存在的专家缺席、中途离席、接打电话等问题。2022年,共处理智能监管平台预警信息超6000条,通报违纪专家多人,通过日常监管,违纪评标专家受到惩戒,评标专家纪律得到明显改善。采购项目异议投诉同比下降明显,切实为集团公司采购风险防控承担责任。

(三)经济社会效益成果显著

2022年,该采购中心完成项目超10000个,平均节资率超15%,相比较项目概算,节省资金超300亿元。通过“集中+远程”招标采购体系,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保障国家电力安全和清洁能源转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疫情防控和招标采购工作的双赢,为国家电力保障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该体系还为其他国有企业和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四、总结与启示

通过构建以标准化数智化为核心的“集中+远程”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实现了招标采购工作的高效规范和安全可控,提升了招标采购质量和效率、公信力和行业影响力,为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招标采购智慧监管体系是应对招标采购业务发展的创新举措,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目标,以保障安全和公正为原则,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重要成果。该体系体现了该大型电力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展示了在电力行业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



作者:田 森

作者单位:华能招标有限公司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