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特点及实践

来源:本站  浏览量:470  日期2023-02-10


编者按:

随着社会分工极致细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贸易竞争从产品竞争向物流、服务等多方位竞争转变,供求关系趋向合作共赢,市场竞争由企业之争转为供应链之争。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采购特点,对比传统采购模式和供应链采购模式,立足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效,提出供应链采购的管理要点。



供应链管理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纽带规划生产、物流和资金等信息,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以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模式,实现不同产业、不同区域资源整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和升级,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现代供应链”作为着力培育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六大领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可见,现代供应链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供应链采购相比传统采购的特点


(一)供需博弈转为合作共享

传统采购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彼此无法保持信息的同步与沟通,只能通过加强内部采购流程和监控环节等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缺乏彼此间的共享与合作。供应链采购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将上下游企业和相关资源进行高度优化整合,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物流、售后等全过程进行高度协同的组织管理。在加强内部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又强调外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链内各方信息沟通更为密切、市场应变能力更加及时有效,通过全流程、多方面的合作实现双赢目标。

(二)以设置订单为驱动引导采购

传统采购活动中,采购部门只根据生产部门的需求和库存进行采购,为保障生产不发生“停工待料”的情况,甚至会采取冗余库存的方式储备保险库存,不仅占用资金,还会出现市场变化时库存资料无法及时消耗造成积压,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和损失。供应链采购模式下采购活动以订单为驱动的方式进行,即用户需求订单产生后,通过需求订单确定生产订单,根据生产订单确定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推动供应商和物流运输,如此将销售、生产、供应及物流全部纳入供应链管理中,促使生产、物流快速响应用户订单,提高库存的周转率和利用率,达到降低库存成本目标。

(三)基于战略合作的采供关系

在传统采购中采供双方是一般买卖关系,市场信息相互屏蔽无法共享,从而导致出现库存积压、资金占用、质量问题等风险,但在供应链采购模式下,以需求为导向,企业有了共同的目标,具备了合作的基础。一方面,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到物流运输都在一条供应链中,通过信息适时共享实现了库存和生产动态平衡,降低库存积压。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管理,行业上下游供应目标向上延伸至需求客户,各环节企业有了主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需求,不再上游强迫下游的被动式妥协降低成本,各环节供应商参与到产品设计开发和质量控制把关过程中,适时把控质量、调整性能,并通过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加强了链内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彼此协作,共同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及时解决处理生产运输中的有关问题,甚至建立技术合作缩减新产品研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由竞争走向合作共赢。



供应链采购模式的供应商管理


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采购一般要占到营业收入的50%,甚至有的国内企业原材料成本达到了销售成本的70%。对于很多生产企业,降低1%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将贡献将近10%利润,因此采购价格一直是采购决策的关键因素。传统采购模式下为了获取更低的采购价格而降低生产成本,多采取增加供应商的方式,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降低采购成本。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不仅需要考虑采购价格,产品质量、交货时间等因素和应急供应方案都成为采购重点考虑的因素。为降低库存压力和质控风险,就必须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量和适时有效的管理。因此搭建供应商信息库,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供应链的持续有效运转。

(一)构建资质甄别的供应商库实现选择基础

搭建供应商库,首先根据不同采购类别以及项目内容进行分级分类,以备后续审查合格的供应商分门别类归入对应目录中。其次按照统一标准审核供应商资格,确定入库供应商。在选择入库供应商时,不仅要考虑对方的企业规模、技术能力、产品质量、地理位置、财务状况等方面,还须考虑是否具有可替代性等,避免过分依赖某合作伙伴被其控制。最后,应当发展和联系多个供应商,实现多渠道供应,同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从而在生产合作中占据主动。

(二)构建供应商分级管理体系实现自主竞争

为了便于管理,应按照供应商资质及合作情况,对入库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合格供应商分级管理机制有利于采购机构高效高质有针对性地择优选择供应商,也可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提高其竞争意识、规范其竞争行为。供应商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供应商:指重点核心物资的供应商。对于加工难度大、质量标准要求高、在生产中占核心地位的物资,选择满足需求单位质量技术指标要求和供货时效性以及特殊性要求的供应商。

二级供应商:指准备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过多年考察及业务上的往来,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供应商。双方已经深入建立了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资源共管、利益共享的合作基础。

三级供应商:指待定供应商,即暂未经过供应商评定或经复审评定不合格导致降级的。在规定期限内此类供应商不能参加采购活动,其改进升级后才能再次获得采购资格。

(三)构建供应商考核评价制度实现优胜劣汰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进入供应商信息库的供应商也应当适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增补新的供应商和修改已变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并进行考核管理,有利于采购机构更加了解供应商基本情况和市场资源,引导供应商积极参加企业采购活动、提高竞争能力,降低自身采购风险,提高采购质量,强化售后服务。入库供应商评价考核周期一般为一年,主要审核供应商资质等级变化、参加采购活动违法记录及信誉度、合同履约情况、生产经营能力等。对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评价考核的供应商进行降级管理,甚至禁止参加后续采购活动。



供应链采购模式的信息化管理


供应链采购模式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管理。将所有与订单相关的采购数据数字化处理,清晰显示各节点和环节信息,从而实现对采购全过程跟踪。其主要包括:

(一)全程订单管理数字化

供应链采购模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现了订单全过程数字化。订单数字化主要将订单物资的数量、价格和质量要求等进行数字化录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和更新订单信息等,提高采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对资金数字化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地对采购环节资金占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观察资金的流向,降低必要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将供应商货物价格、供应周期、合作历史等情况数字化处理评估后,可以快速有效地选择优质合作方。

(二)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化

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采购管理、入库验收和库存管理三部分。采购管理是采购活动的决策和管理层。生产单位根据订单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然后制定具体的采购方案,将采购方案放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等待采购审批和回复,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质量比对和价格比较,从而确定最优供应商并生成采购订单。该模块还包括订单追踪和修改功能,适时查询采购状态,并随时根据情况修改采购单。库存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库存系统全面了解当前库存状态,事先做好新品入库验收方案,提高入库速度。同时通过库存管理系统对货品数量、入库日和货物的保管位置进行管理,以便及时了解库存信息,对库存物资进行有效管理。

(三)物流信息管理精准化

构建精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供应商信息、库存物资信息和物流信息等纳入管理系统,根据物资优先级、交货准时率、交易价格和供应商等级等信息,从供应商原料生产到物流运输进行统一管理,随时跟踪库存和物流信息,可以提前预警,适时调整生产供应方案,防止生产中断或过量生产。

现代供应链管理推进了采购组织实施的“换代升级”,采购执行需要改变传统的库存保障模式,通过搭建供应商信息管理库,提高市场响应和应变能力,以互通合作建立新的互荣共存合作关系,从而促使采购质效得到提升。



作者:李 帅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2年第9期